全球抗疫,除了封城隔离还有更好办法吗?

事实证明,各个国家国情不同,但无论用什么措施,谁果断谁坚决,谁将早日走出疫情阴霾。

周 远东大国际战略智库

2020-03-30来源:东方网

本文2020年3月30日发表于东方网,作者为东方智库首席研究员、东大国际战略智库资深研究员

封航、封城、封国,世界各地已然“被隔离”。

从俄罗斯到尼日利亚再到阿根廷,欧洲、非洲、拉美等地越来越多国家也相继宣布部分或全面封闭隔离。俄罗斯的莫斯科宣布全面隔离,居民必须在家,除非外出寻求紧急医疗救助、购买食品或遛狗(遛狗不能离家超出方圆百米)。尼日利亚下令全体国民14天内“停止行动”,该国最大城市拉各斯和首都阿布贾部分地区公民被勒令留在家中,企业和办公楼必须关闭。拉美地区的危地马拉宣布全国宵禁延长至4月12日。4月12日复活节,这个日子也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许诺重新放开美国的时限,如今特朗普的新版许诺是将民众“社会疏远”的措施延长至4月底……

视频截图:欧洲警察正在检查过往行人。(来源于社交媒体)

新冠疫情传播,尤其是病例数和死亡人数的激增,不断刷新和冲击着人们的心理预期。美国在短短一周内,病例翻了两番。最新显示,美国确诊病例超过了14万,死亡至少2400多人;全球范围内的感染者超过了72万,死亡33000多人。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与多国领导人,都在一次次不断呼吁采取紧急措施,遏制病毒在全球进一步泛滥,避免人类更大的痛苦和各种次生灾难。呼吁的背后,“封城隔离”也终于在越来越多国家“贯彻落实”。事实胜于雄辩,在特效药或疫苗等“医疗神器”尚未问世之前,仿效中国式的封闭隔离,是目前最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你可以不愿,但不能不信。

事实上,全球1/3人口处于相对隔离状态

意大利3月10日启动全国封闭隔离,疫情从失控到可控,病毒蔓延势头也逐步趋缓。印度突如其来的“全国封闭”,令全世界为这个第二人口大国长吁了一口气。菲律宾、泰国的封城措施被证明有效后,越南总理阮春福也表示将为最坏情况做好准备,根据情况随时准备宣布戒严令,实施全国战时状态。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宣布部分或全国封闭隔离的国家和地区已有80多个,全球三分之一以上人口处于隔离状态。欧盟各国民众被告知在家工作,不要社交;从餐厅到酒吧,从咖啡店到电影院登娱乐聚会场所都关上了门,甚至教堂弥撒也被取消。欧洲,迎来了史上最安静的春天。

这个安静的背后的却不安静。隔离起初,自由散漫的国民性,令欧洲各国的封闭措施执行受阻,抱怨、抵制、游行比比皆是。各国政府的回应态度也充满了太极意味,躲闪暧昧的态度,随着疫情残酷的现实而逐渐被逼明朗。毕竟休闲诚可贵,生命价更高。如今,欧洲新闻的民意调查表明,欧盟国家民众赞成封闭措施的比例与日俱增。意大利政府的强硬态度也越来越坚定,违规出行者罚款已从最初几十欧元猛增至3000欧元,严重者还要直接收监。

反观被普遍预测为“病毒洼地、感染高地”的英国,面对封闭隔离的防控态度一波三折。作为“群体免疫”的忠实践行者,英国卫生部长感染了,英国王储感染了,英国首相也感染了。当全世界正为年过九旬的英国女王而担心,全英国正为首相预测的六成人口将感染而恐慌,约翰逊首相宣布了“社交禁令”。虽然错过了疫情防控的“黄金时间”,但这个时机下的禁令没有遭遇强烈的社会抵制,已经看到以身作则被感染的“领导们”,已经建构起超低的心理预期,老实在家似乎是英式自保的英明决定。英国政府最近一次在线调查显示,多达93%的英国人支持约翰逊加强疫情防控的封闭计划。还有英国民众留言表示拥护:“考虑到生命的威胁,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简单呆在家里就可以保住性命,封闭隔离不仅明智而且适当,在道义上是正确的做法”。

没想到,特朗普的立场还在左右摇摆

善变的特朗普,在疫情防控的立场上始终左右摇摆。先是漠视再是发誓,一会自夸一会甩锅。在早早了解疫情信息后,先一副隔岸观火的派头,又一副小菜一碟的漠视,无法直视的疫情数字不断创新高后,又接连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号召美国团结一致,坚决抗疫,发誓要领导美国打胜抗疫战。眼见美国金融市场暴跌,直接危及其连任,特朗普又赶紧强调救市,表示保持经济的繁荣和市场的稳定对美国更重要,并接连表示美国将在4月复活节之前重新放开。

在事关国民生命代价和道德风险面前,特朗普也不得不听听美国流行病专家的劝告。特朗普实际一直在密切观察美国疫情变化和市场行情,试图在两者之间做出对其个人最有利的选择。上周五美国确诊病例突破10万,成为全球第一,特朗普的脸上又挂不住了,于是态度又开始生变。据报道,美国政界、工商界、文体界等社会各界名流被感染者不断增多。现年73岁的美国乡村民谣歌手约翰·普林感染了病毒,据其家属表示,目前普林身体非常糟糕,已在“危急状态”。病毒不仅在美国各大城市传播,还在广大乡村蔓延,甚至在美国海军舰队上爆发。美国国内舆论预测,如再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毒蔓延,特朗普的竞选连任会输得很难看。

费思量,全球多元危机正在酝酿

当前全球的恐慌与混乱,已不仅仅是病毒危机、疫情危机,也是公共卫生危机、生命健康安全、社会稳定危机、市场秩序危机、生活保障危机和社会心理危机。事实证明,各个国家国情不同,但无论用什么措施,谁果断谁坚决,谁将早日走出疫情阴霾。

来看看,全球多元危机酝酿背后的三大推手:

一是自上世纪40年代二战结束以来,世界多数国家都没有过如此突如其来的社会停摆。疫情压顶,无所逃遁。人类大家庭共同承受着压力,社会结构不断被挑战和撕裂,病痛、焦虑和恐慌尚未见尽头。

二是自上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以来,三十多年的平稳局势和经济高速发展,逐渐陌生的饥荒、战争、瘟疫,让各国政府在生存环境的抗风险击打上大大懈怠,公共卫生系统、应急动员系统运转不力。

三是疫情对全球方方面面的冲击不断超出预期,各种连锁反应此起彼伏。如果疫情照此发展下去,全球各国将迎来数以千万人计的失业狂潮,大批的企业倒闭,甚至有可能引发又一轮的饥荒和战争。

当前的疫情危机正在扩散人类痛苦,影响全球经济,颠覆人们的生活。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全球经济衰退——或许是创纪录规模的衰退——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疫情之下,世界各国政府与民众,智库与媒体、专家与学者,工商与企业……也在各种预测和反思中审视当下和未来的世界。每天关于疫情的各种信息,从全球各地如狂风暴雨般传来,但多半是疫情恶化、病例暴增、死亡人数剧增的坏消息,或者就是一些发达国家动辄数百亿、数千亿甚至数万亿救市救企的计划出台。有关疫苗研发、公共卫生设施加强、生命救助和健康关爱的信息,却总是那么依稀吝啬。

沉下心,是时候反思发展的平衡问题

对于国际社会来说,是时候要从这场疫情灾难中汲取教训。人类的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发展,除了经济、金融、贸易、科技、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外,对公共卫生特别是可能发生的疫情,也必须高度重视。居安思危,谁也不能保证以后就不再会爆发国际大流行病。世卫组织将此次病毒命名为“COVID—2019”,尽管最后的数字代号不可能再前移,但往后延展的空间无限,但愿今后没有新的病毒代码。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涌现出很多伟大的发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讯、量子计算、新材料、新能源等等,这些深刻地改变和创新着这个世界,但此次疫情的肆虐也让人们看到,这个世界依然有严重的发展短板与安全隐患。

谁曾料到,一个迄今无法找到其踪影与轨迹的微小病毒,竟能把世界推入万丈深渊。科技的发展,可轻易实现对任何人的全球跟踪定位,但却无法锁定肆虐的病毒。疫情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中,突出和普遍的是众多国家在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方面的投入远远不够,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不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则欠账更多。疫情来袭,防护用具不够、重症监护室不够、药物不够、呼吸机不够、医护人员不够,甚至连停尸间都远远不够。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是应有之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多次就全球抗击病毒发表讲话,呼吁世界各国“采取前所未有的个人、国家和国际行动,向这一病毒宣战”。他强调,“这场卫生灾难清楚地表明,只有最脆弱的卫生系统强了,我们才会变强”。

分享到:

合作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