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2019年4月27日发表于东方网,作者为东大国际战略智库首席研究员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26日在峰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赢得了世界舆论的一片热烈掌声。从亚洲到非洲,从欧洲到拉美,从澳洲到南太平洋岛国,全球媒体纷纷聚焦北京峰会,国际舆论是那样的热烈、那样的激动,那样的深情!甚至在西方世界的中心美国,也有媒体对“一带一路”发出理性的声音。
大道至简。“一带一路”的光芒,照耀了全球,辉映了世界,鼓舞了人类。
什么是“一带一路”?如果说在5年多前这一伟大倡议提出之初,国际上有人不大明白的话,那么这些年来“一带一路”的理念与布局、探索与实践、推进与成果、响应与共识,已经使“一带一路”日益凝聚共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一带一路”的宏图越来越清晰,步子越来越坚实,前景越来越美好。
习主席在26日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从亚欧大陆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
“一带一路”直接回应各国的发展需求,直面国际经济合作中的各种问题。“一带一路”是世界各国盼望已久的全球公共服务平台,为世界点燃了新的希望,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带来了互利共赢的美好愿景。这是国际舆论对“一带一路”的普遍理解与最新解读。
为什么倡议“一带一路”?这个曾经的疑问,或者说目前世界上仍不无少数杂音的问题,正随着“一带一路”的逐步展开和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互利合作共赢成果,变得日益明确。
习主席在演讲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首届高峰论坛的各项成果顺利落实,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
“一带一路”的响应国家、参与企业、合作力量,在世界上日益庞大,此次北京峰会,参与国家领导人、国际组织机构负责人和有关各方代表如此众多、好评如潮,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相比之下,那些曾经甚至依然在发出些许杂音的国家,反而显得越来越孤立,越来越被嘲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国倡议“一带一路”光明正大,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谋求广泛互利共赢合作,注定越走越宽广。正如中国古人所言,“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在于她大公无私的初心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怀;在于她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潮流,契合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体现了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主题,符合了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在于她直接回应了各国的发展需求,直面国际经济合作中的各种问题;在于她为世界各国点燃了新的希望,提供了全球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为沿线各国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带来了真正互利共赢的宏伟愿景……
“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中国的智慧,中国对世界和人类的巨大贡献。但“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私家小路,而是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独唱和独奏曲,而是世界的大合唱和协奏曲,其声势必定浩大,其气魄必定雄伟,其乐章必定历久弥坚。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介绍北京峰会有关情况
北京峰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国际组织机构的负责人和众多与会代表,从不同的角度,畅谈他们对“一带一路”的感想,展望“一带一路”的美好前景,并对共同推进“一带一路”提出建言。这是一次世界的欢聚,也是一次全球性的“头脑风暴”。
“一带一路”起步不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行稳致远不仅需要包容开放,集聚更多,也需要在行进中广纳建言,不断调整优化,才能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使之成为历史性的全球发展伟业。
习主席在演讲中提出,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通过双边合作、三方合作、多边合作等各种形式,聚沙成塔、积水成渊。要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坚持一切合作都在阳光下运作。
“中国愿同各方共建风清气正的丝绸之路”。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习主席的讲话,坦诚回应了国际上对“一带一路”建设推进的关切,表明了中国坚定立场和鲜明态度,体现了中国领导人的全球胸怀、理性务实风格和国际责任担当。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据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正在北京参加“一带一路”峰会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作为促进贸易和互联互通的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在加强国家间合作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李显龙认为,目前世界上正遭遇全球化阻力,各国的合作难度在加大,“一带一路”提供了多边合作机制和平台,“各国只有在这样的多边框架内开展工作,才能解决从恐怖主义到气候变化等许多复杂的跨国挑战”。
李显龙指出,国与国之间的问题变得如此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所有国家,无论大小,都依赖于一个稳定的全球秩序,在这个秩序下,我们可以进行富有成效的合作,和平解决争端,并在新的领域共同努力”。
李显龙强调,“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包括建设港口、铁路和贸易中心网络,“这一倡议旨在满足许多国家改善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的需要”。“更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不仅促进其他国家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也将促进彼此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
新加坡媒体评论说,新加坡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早期坚定支持者,新加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和金融互联互通、第三国合作、提供专业法律服务。李显龙表示,新加坡是一个中立的第三方场所,拥有法律中心,通过第三方合作,可以使“一带一路”国家和企业能够有效解决商业纠纷。“我们希望能够提供一些软基础设施,帮助把一些‘一带一路’项目结合起来”。
《海峡时报》英文报道截屏
据报道,在北京峰会上,有很多像李显龙总理这样的与会国家领导人、国际组织机构的负责人和工商企业界的代表,在峰会内外思考、表达和展望各自如何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对接,寻找各自的切入点,以便更好地分享“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成果。
笔者注意到,北京峰会开幕式当天,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站在首页要闻区,发表了一篇述评文章,文章说,“各国领导人和官员齐聚北京,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峰会”。
虽然文章在一些方面反映出美国保守派对“一带一路”的立场观点,但文章指出,自亚洲主要经济体开始修复连接它们的“丝绸之路”以来,已有近30年时间。有的国家“尤其是美国将‘一带一路’摒弃”,至今仍在称这是“新殖民主义的债务陷阱外交”,“这种傲慢在过去没有给美国带来好处,今天也没有”。文章认为,“拖延时间不参与‘一带一路’,将很难成为对抗历史力量的可行策略”。
述评尖锐地指出,“记住,‘一带一路’也服务于美国的商业目标。从重庆到德国杜伊斯堡的主要货运铁路线的主要用户是惠普”。“对于美国企业来说,‘一带一路’成员国共同代表着他们不能错过的下一波全球增长”。
可见,美国,美国的媒体对“一带一路”的基本情况是清楚的,对美国至今不参与“一带一路”的心态是复杂的,焦虑的。作为美国的主要媒体,CNN的述评文章点出了问题的要害,发出了忠告。可以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在世界各国浩浩荡荡推进,这样的声音将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