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媒体缘何高度关注中国“两会”?

一些媒体的评论说,“‘两会’是观察了解中国发展的绝佳时机”,这里有中国的社情民意,也有发展大计。

东 南东大国际战略智库

2019-03-06来源:东方网

本文2019年3月6日发表于东方网,作者为东大国际战略智库资深研究员

惊蛰已至,生机盎然。

中国进入“两会时刻”,全球媒体再次聚焦中国。

中国的“两会”,庄重热烈,民主集中,团结奋进,高效务实,彰显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强大优越性。

独具中国特色的“两会”,不仅在国内受到高度关注,在世界上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采访报道中国“两会”的境外记者逐年增多,不仅有很多发达国家媒体的,也有很多发展中国家的。

在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前、人民大会堂内和代表委员驻地等,都能看到许多外国记者,他们勤奋敬业,提问抢先,不少外媒记者的中国话相当流利。中国“两会”,因众多外媒记者的采访,而更加丰富多彩。

外媒为什么对中国“两会”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兴趣越来越大,报道面越来越宽?

原因很多,但以下几点是较具共性的。

首先,外媒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有了新的认识。过去,一些西方媒体或对中国国情缺乏了解,或由于传统思维观念,戴着老旧的有色眼镜看中国,认为只有西方的议会民主制度才是正确的、优越的、合理的、普世的,甚至认为西式政治体制是不可改变的。但如今,当他们身处中国政治生活的现实,发现这样的认识是偏差的,至少是不全面的。不少海外媒体的记者在“两会”采访和报道中表露了这样的看法。

“两会”是中国政治体制优越性的重要展现。从1959年开始,中国“两会”同步举行,“文革”中停开,1978年开始恢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历史性发展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动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习总书记高度重视政协工作,作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部署,发出了许多意味深长的精辟论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对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任务作出了高度概括,指出“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

世界是多样的,多元的,不可能是单一模式的,世界各国应当相互包容而不能简单排斥。也许,一些西方国家已经习惯了议会民主,但中国有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情,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政治制度选择,这种选择不仅是有充分理论依据的,更是在长期的实践中被无数事实证明是正确的、合情合理的。

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在自身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而来,能够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不断作出改革调整,具有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集中体现了中国制度的价值追求。中国的政治体制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因为有这样的制度,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攻克了一个个艰难险阻,显示出不竭的动力和活力。

正是依靠这样的政治制度,中国迅速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78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90万亿元,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超过15%,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增长贡献率高达30%。中国人民有了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

其次,外媒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西方政治制度的弊端。记者的政治敏感性和新闻敏感性从来都很强,记者对国家政治制度、政治生活的了解要比一般人更直接、更广泛、更深刻,也更有横向比较。

有比较才有鉴别。这些年来,国际政坛尤其是西方政坛一片嘈杂混乱,乱象不止是在一个国家,而是在不少国家,乱象不是一次、一个阶段,而是持续不断。一些国家的所谓议会民主制度和三权分立,不仅把国家政治生活搞得乌烟瘴气,而且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混乱,给民众造成伤害和苦难,连本国的当政者也是叫苦连天,抱怨不堪。

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国家的所谓西方式民主制度设计和运作,表面上看似民主,实际上都是出于政党利益和政治斗争的需要,没有像中国这样始终坚持真正的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执政党力主的在野党坚决反对,在野党提出的执政党不予理睬。所谓的议会选举,劳民伤财,很多是参选政党从本党如何更多博取选民眼球出发,唱高调,喊空口号,实际执政后不兑现或根本不可能实现。一些国家的所谓“民主选举”,变成了政客们的互相攻讦甚至生死较量,让社会大众大失所望。其结果,国家实力衰落了,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民生关切和需求被忽视。

远的不说,看看最近的美国政坛和英国政坛就足矣了。

上月底,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越南首都会晤,不料他刚到河内,就后院起火。国内政治反对派接连对他发起全面进攻。特朗普宣布的“国家紧急状态法”,被民主党人控制的众议院高票否决;他的前私人律师,被众议院监督委员会传唤到国会山,当众揭发特朗普为“骗子”“种族主义分子”,有“通俄嫌疑”,让特朗普在国际上脸面尽丢。

会晤匆匆收场后,特朗普在记者会上怒不可遏,严厉谴责美国政治反对派可耻可恨,造谣污蔑他,让他无法容忍。面对众多记者,特朗普虽然怒火中烧,但对与美国敌对了70年的朝鲜和朝鲜领导人,依然语气平和,甚至高调评价,而对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政治反对派,却破口大骂。

3月3日,特朗普发布的一条推特这样写道:“民主党在我们与朝鲜举行非常重要的峰会的同时,公开听证一名被定罪了的骗子和欺诈犯,这可能刷新了美国政坛新低,还可能导致了峰会协议没达成。以前美国总统在海外时从没发生这种事。丢人!”特朗普认为,那些政治反对派简直是在搞政变。试想,如果美国不是这样的所谓民主政治体制,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吗?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就英国脱欧发表电视讲话

英国的议会民主制度就更让特蕾莎·梅怒火满腔、有苦难言了。梅的前任首相为了自己谋取更大的政治势力和轰动效应,不顾一切地推进英国脱欧公投,在如意算盘彻底失算后,屁股一拍,卸下英国首相和执政的保守党党首职位,哼着小曲离开了唐宁街10号,留下一地鸡毛。

特蕾莎·梅临危接任后,左不是、右不是,迟迟拿不出英国脱欧方案。好不容易把内阁要员召集到自己的乡间别墅,左右平衡后搞出一个脱欧方案,又遭到党内外一致反对。梅一方面与欧盟苦苦谈判,遭受指责和奚落,同时遭到党内和议会内反对党的接连攻击。英国议会经过了一系列激辩,至今拿不出一个能得到多数议员赞同的脱欧方案。

其间,梅被本党一些人发起不信任投票,被反对党工党在议会下院发起不信任投票,差点儿出局。媒体报道说,当初容光焕发的特蕾莎·梅,这两年里来已被折腾得白发平添。

英国议会围绕英国脱欧上演的一出出闹剧,让欧盟领导人和欧洲国家领导人也深感无法理解。有的媒体评论说,如果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是这样,如果议会是这么个运作方式,还是干脆取消议会制吧。

三是外媒纷纷关注中国的重大政策动向,尤其政治、经济、社会、民生、国防、军事和外交等政策动向,希望近距离观察中国的政治生活和生态。

当前,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大国竞争加剧,地区冲突不断,极端右翼思潮泛滥,国际治理遭受挫折,经济全球化面临质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争端频发,世界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国际和地区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面临更大风险。中国作为世界主要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其稳定发展备受关注。

对于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两会”将宣布哪些经济社会政策,将释放出哪些积极信号?中国对外开放有哪些新动向,将出台哪些新措施?中国在多年持续高速增长后,将如何挖掘潜能,进一步提升发展动能?中国社会矛盾在增多,社会需求在变化,就业结构在调整,中国政府将如何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如何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在美俄宣布退出中导条约,国际和地区军控环境与安全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形势下,中国将如何加强国防?这些都是海外媒体关注的焦点。

从外媒发出的报道看,它们不仅关注中国中央和国家层面的政策动向,也很关注地方人大代表、地方政府和政协委员的声音和态度。一些媒体的评论说,“‘两会’是观察了解中国发展的绝佳时机”,这里有中国的社情民意,也有发展大计。这里能看到中国的民生难点和社会痛点,也能看到发展重点。

“一带一路”、中国宣布推出科创板、中国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国的5G发展战略,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政策等,也是海外媒体关注的重点。

彭博社报道说,“两会”是中国一年中最重要的会议,在这十几天的议程中,外国记者有机会集中接触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这些代表、委员来自中国各行各业,其中包括很多知名企业家。“两会”将制定中国的发展目标,出台重大政策。李克强总理的政府报告和“两会”记者会,回应了海外媒体的很多关注。

对“两会”期间中国将出台保护外国人在华投资的相关措施(审议外商投资法),海外媒体有很多评论。不少媒体注意到了人大发言人张业遂3月4日在发布会上的表态,认为中国加快制定外商投资法,创新外商投资法律制度,取代“外资三法”,在促进吸引外资的同时,也强化对外资的保护,值得关注和期待。

当然,外媒的属性不同,立场不同,报道需求和心态不同,它们的报道往往是出于自身需要,不可能是全面的,更不可能都是正面的。个别外媒,依然从习惯思维出发,选择它们所需要和刻意追求的,发出一些批评声音,甚至杂音,这也不足为怪。有些声音,不妨听听,有些声音,则不必当真,有些则纯属虚构。

中国的路,要自己走,只要走稳走好,别人奈何不得。


分享到:

合作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