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2019年3月26日发表于《新华日报》,作者为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久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这“八个相统一”既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功经验的系统总结,更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深刻揭示,为我们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开展铸魂育人提供了科学方法论。
体现时代精神。经过多年来的持续改革创新实践探索,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必须要有方法论自觉。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也要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秘,也是其根本的方法论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理论教育为基础系统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体系。讲理论不能脱离实践,必须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使教学内容牢牢贴近时代实际,深刻反映时代精神,在紧密结合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让理论鲜活起来。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广大学生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中感悟思想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精神的理论升华、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体现时代精神,首要任务就是要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坚定学生“四个自信”为核心培育时代新人。
提升思想魅力。正确处理好政治性与学理性、价值性与知识性的关系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绝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光谈学理不讲政治、只传授知识不做价值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兼具政治性与学理性、价值性与知识性,旨在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引导学生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可以说,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基本的任务、最现实的目标。为此,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做到政治性与学理性、价值性与知识性的高度统一。
强化问题意识。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是基本的教育方法论,也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学生为主体,奔着学生去,对着学生问题来。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及时地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特别是其思想困惑、思想问题,在有针对性地为学生释疑解惑、与学生“走心”的互动交流中,不断增强理论解释力和学生获得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回应和解释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直面和批判各种错误的观点和社会思潮,把学生感兴趣、爱关心、易迷失的现实问题与思想问题讲得清楚透彻,以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从而切实发挥好思想价值引领作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革新教育方式。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结合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努力做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要积极探索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避免一味灌输与抽象说教,特别是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积极完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如此,还要充分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努力做到其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