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掌权后,欧中关系将会如何演变?

对中国而言,只要坚持对欧关系的既定方针,着力办好自己的事,掌握国际战略的主动权,就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来应对欧中关系的风云变幻。

周 远东大国际战略智库

2019-07-22来源:东方网

本文2019年7月22日发表于东方网,作者为东方智库首席研究员、东大国际战略智库资深研究员

不管是否出人意料、属于涉险过关,还是因为时势造就、利益平衡,德国国防部长冯德莱恩最终还是当上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她在创造了德国首位女性国防部长的纪录后,又开创了欧盟历史上首位女性主席的新纪元。按照规程,冯德莱恩将于今年11月1日正式走马上任,而这之前的几个月是她的思索磨合期。

欧盟的权力结构,主要由欧洲议长、欧洲理事会主席、欧盟委员会主席、欧洲央行行长和欧盟外交事务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五大要人组成。从理论上,各有分工和职权,但由于多年的传统和诸多特殊情况,欧盟实际上的权力中枢和运筹帷幄,主要在于欧盟主席。

围绕冯德莱恩及其当选,特别是未来的欧洲与欧盟走向,欧洲国家和国际社会有着各种评论,可谓众说纷纭、褒贬不一、预测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无不认为冯德莱恩的担子很不轻松,人们如何对其评价,过去和现在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今后。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欧盟固然要着力解决自身的一系列问题,但冯德莱恩执掌后的欧盟将如何在国际上审时度势、处理各种复杂的对外关系,也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而欧中关系的走向则备受关注。

事出总是有因。当前,欧盟正处在权力过渡期,按说应该以稳为主,至少应该稍安勿躁,但欧洲耐不住寂寞,而且偏偏在正常思维者看来最不应该胡乱出牌的问题上,失去了应有的理性。

7月10日,18个欧洲国家与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四国勾结在一起,竟然给联合国高级人权事务专员和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主席发出公开信,罔顾事实,对中国的新疆治理进行粗暴指责,遭到中国政府的严词批驳。欧中关系的大局也因此必然会受到影响。虽然欧盟没有出面,但这些国家在敏感问题上的对外立场如何形成,局中人很明白。

视频截图:欧洲议会

一波未平,又起一波。7月18日上午,刚成立不久的欧洲新议会“紧急讨论香港问题”,并投票通过一项有关香港形势的决议案,竟然提出要求香港特区政府撤回修订《逃犯条例》、不起诉示威者等17条要求。中国外交部驻香港特派员公署发言人,当天即强烈谴责欧洲议会议员借涉港议案,粗暴干涉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

这两起严重事件,暴露了欧洲一些国家和欧洲议会对中国根深蒂固的偏见与敌意,人们也由此担心,冯德莱恩走马上任后的欧中关系不会平静。而冯德莱恩的对华关系底色和曾经的反华、疑华言论,则进一步加剧了舆论的猜测与担忧。冯德莱恩执掌的欧盟,将如何考量和处理欧中关系,人们正拭目以待。

当今世界的力量板块,主要由美国、中国、俄罗斯和以欧盟为主的欧洲组成。但从当前世界多极化的角度讲,目前欧洲还很难说已形成了单独的一极。这里所说的欧洲,并非地理概念上的欧洲,而主要是指是以现实政治属性和经济体划界、以德法为轴心的欧盟。

视频截图:冯德莱恩2013年出任德国国防部长

长期以来,欧洲与美国,既勾勾搭搭,又不时矛盾重重,很难说它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欧中关系好坏、欧中关系的演变,不仅涉及欧盟、欧洲与中国的关系,也事关世界的和平稳定、全球的治理与国际格局的变化和力量对比。

中国与欧洲国家、与欧盟的关系由来已久,而且在不断加深拓展。中国一向高度重视欧洲和欧盟,特别是近年来欧中高层交往十分频密,仅今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就接连出访欧洲,欧洲多国领导人也接连访华,彼此关系是较密切的,有基础的。

2003年和2014年,中国政府先后发表了两份对欧盟政策文件,为促进中欧关系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2018年是中国欧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5周年、

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机制建立20周年,中国政府制订了第三份对欧盟政策文件,旨在与时俱进、继往开来,进一步明确新时代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方向、原则和具体举措,推动中欧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目前看,支撑欧中关系的积极因素并不少,至少有三大方面难以改变。

一是欧中经贸合作的互补性较强。欧盟已连续15年稳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互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二大出口市场。即使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复杂背景下,去年欧中双边贸易额仍达到了近7000亿美元,超过了美中贸易总额。欧盟对中国的投资,已累计超过1300亿美元,中国在欧洲的投资近年来大幅度增加,如果不是欧方近来采取一些限制措施,增长的速度和数额将更大。以德国汽车为例,已深深扎根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车市,并一直保持着亮眼的业绩。欧洲的空客飞机,在中国民航市场占据半壁市场,仅今年就订购了300架。

二是欧中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共识。对于美国的仗势欺人、蛮横霸道、极端利己主义和单边贸易主义等,欧中感受和遭遇相同。双方在推进全球治理、捍卫多边自由贸易、促进世贸组织改革、推动经济全球化、维护联合国权威、反对恐怖主义、加强气候环境保护、维持伊核全面协议等方面,都有不少共识,在上述议题中,中国是欧盟唯一可以依靠和借助的主要力量,否则欧盟的声音将很弱小,被逐步边缘化。

视频截图:中欧班列越开越红火

三是欧洲与中国之间,虽不无历史问题,但就现实和长远而言,并无根本的利害冲突。中国和欧盟都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塑造者和推进者,双方的合作可以为世界拧成一股更强大、更正面的力量。中国政府三次发布的对欧盟政策文件,明确地表达了中国对发展、加强中欧关系的原则立场和鲜明态度。中国乐见一个团结、稳定、开放、繁荣的欧洲,一贯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

今年3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巴黎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谈时指出,中国和欧盟是当今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中国重视欧洲战略地位和作用,一直将深化对欧关系作为外交优先方向。3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巴黎同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举行会晤。欧盟主席容克表示,欧盟和中国是合作伙伴,欧中合作可以在世界上做成大事。

但回顾以往,观察当今,欧中关系并非一帆风顺、阳光灿烂。杂音、逆流、暗潮始终不断,阴云难以消散。目前看,影响欧中关系的负面因素,主要存在于三大方面。

一是欧洲、欧盟一些人自以为高人一等,唯我独尊,不肯摒弃传统思维、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总是以自己的眼光、标准、尺度和心理来看待中国、衡量中国,对中国说三道四,甚至横加指责,不顾中国的国情、社情民意和历史文化传统。

其实,当今的欧洲该深刻反思了,欧洲很多国家内部极端思潮泛滥,并由此带来种种乱象,不仅造成了欧洲的分化、分裂,也导致了很多欧洲国家的政治困局、经济下行、社会动乱,民心涣散。欧洲和欧盟最应该关注和着力破解的是自己面临的一系列紧迫问题,应该首先反思自己的制度、意识形态和宗教、民族政策等究竟存在哪些病根,为自己找到解决方案,而不是眼睛向外瞎折腾。当然,有些欧洲议会议员多次到中国,对中国是了解的,也是友好的。

视频截图:欧洲议会议员接受中国记者采访

二是欧洲一些国家和一些人戴着有色眼镜,出于冷战思维,惧怕中国的进步发展,不愿看到中国的崛起壮大。对于中国的经济成就、科技进步、创新发展、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扩大,感到焦虑担忧,对中国的投资满腹狐疑,对中国制造业的提升感到害怕,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更是猜疑和抵制,甚至把中国与中东欧和中南欧国家的“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看成是对欧洲的威胁。

今年3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欧中战略前景》。报告虽然也承认要与中国合作,但把中国列为5G等关键领域的“经济竞争者”和政治上“系统性的对手”,这与此前美国发表的安全战略报告的腔调有些相似。

此外,欧洲对于中国的对欧投资,也变得越来越警觉,甚至以所谓的安全为名,在不少方面悄悄地关门上锁。在知识产权和网络安全等问题上与大西洋彼岸遥相呼应。

三是欧洲和欧盟受到外部因素的深度影响。欧洲与美国有矛盾、有分歧,甚至不时互怼,但在根本利益上,在美国加紧挑拨、拉拢、利用、胁迫的大背景下,欧洲经常好了伤疤忘了疼,是非不分,与华盛顿走到一起。

视频截图: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慕尼黑欧安会上批评美国

人们注意到,最近华盛顿在继续逼迫欧盟对美放开市场的问题上,因中美经贸摩擦和美国2020年总统竞选来临,华盛顿出于策略考虑,适当放松了对欧盟的压力,欧盟的对华态度也因此发生了某些变化。最近欧洲一些国家和欧洲议会在新疆、香港问题上的卑劣动作,不是偶然的。而这种冷战思维和西方联盟下的战略与策略互动,将会长期存在,这是欧中关系不得不面对的复杂性。

视频截图:欧洲议会

冯德莱恩与美国关系密切,与北约关系密切,对华有成见和偏见,加上欧洲议会的极端势力对其有很大的牵制,这位新主席上任后,欧洲、欧盟对华态度乃至欧中关系的走向走势,大概率不必猜测。但欧中关系的发展,并非完全取决于对方,变局之中、现实之下、利益面前,相信冯德莱恩领导的欧盟,会根据实际需要和利益考量,加以调整。

而对中国而言,只要坚持对欧关系的既定方针,着力办好自己的事,掌握国际战略的主动权,就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来应对欧中关系的风云变幻。

分享到:

合作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