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2020年7月17日发表于东方网,作者为东方智库研究员、东大国际战略智库研究员
疫情下的法国,经济萎缩,失业高涨,社会焦虑,国民不安。疫情加剧了法国的经济社会危机,暴露出法国更多深层次的问题。在此危急时刻,法国总统马克龙毅然改组政府,于7月3日任命让·卡斯泰为法国新总理。法国政府从此翻过菲利普总理的一页,进入“卡斯泰时代”。卡斯泰誓言改变法国,重建法国,但舆论不无疑虑。
马克龙谋求连任“亮黄牌”
触发马克龙下决心改组法国政府的是法国在上个月举行的地方选举。在此次争夺激烈的选举中,除了少数地方外,马克龙总统创立的“共和国前进党”均遭遇了“滑铁卢”,特别是该党未能在法国大城市中保全自己的执政地位。法国绿党和极右翼政党两面夹攻,让“共和国前进党”失去了优势和基层选民,也失去了前进方向。法国各大城市纷纷掀起“绿浪”,绿党及其同盟攻克了里昂、斯特拉斯堡、波尔多等城市。法国西南部的佩皮尼昂则被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攻下,这样的政治局面不仅让马克龙大丢脸面,也失去了地方的政治基础,对谋求连任的马克龙来说,这等于是亮出了“黄牌”。
地方选举后,马克龙决意重整旗鼓,重组政府,全面调整其经济社会政策,挽回败局。法国总理菲利普领导的法国政府在地方选举后识相地集体请辞,以便马克龙总统任命新总理。一切进行得还算顺利,马克龙在接受了菲利普的辞呈后即任命了让·卡斯泰担任新政府总理。菲利普“愉快地”走了,因为他已深感法国的问题乃至危机并非他所能解决,也许辞去总理职务是一种体面的超脱。
再说,菲利普属于右翼阵营,他一直都没有加入马克龙的“共和国前进党”,只是在中间派总统的领导下负责政府的工作而已。从民意测验看,法国民众对菲利普的印象也比较好,赞成他继续担任总理的多达一半以上。马克龙已有“新欢”,而菲利普总理在6月的地方选举中也在法国北部港口城市勒阿弗尔的市长第二轮选举中获胜,自有去处,因此法国政府改组或者重组也就相当平顺,不像美国特朗普总统那样,其下属的离任基本都是闹得不欢而散。
菲利普总理体面引退
马克龙对于法国总理的“送旧迎新”,如同他在前几个月的抗疫期间一样,主要使用的是“软功夫”,以便为他日后的政治运作留下余地。马克龙在接受法国几家地方报纸的采访中“高调赞扬了”他与49岁的菲利普总理之间的“独特的信任关系”,称菲利普在过去3年中做出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并回忆称“我们常常是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进行重要的历史改革”。对菲利普而言,能获得马克龙如此高的评价,也算没有为比他年轻将近7岁的总统白忙活这么长时间。
其实,这些都不过是场面上的表演。2017年5月,当马克龙作为法兰西共和国最年轻的总统走马上任时,曾踌躇满志,意气勃发,发誓要为法兰西干一番大事业,让疲态明显的法国面貌焕然一新。但执政三年多来,马卡龙发现其执政之路远非理想中那么简单和平坦。“共和国前进党”在2017年大选中,在法国国民议会577席中赢得了314席,但因一些议员倒戈,现在只剩下288席,已失去绝对多数席位。
2018年11月爆发并持续不断的“黄马甲运动”,暴露出法国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各种深层次的危机,让马克龙陷入长时间的被动与难堪。巴黎圣母院的一场大火,烧毁的不仅仅是历史价值无与伦比的辉煌宗教建筑,也烧伤了法国人那颗骄傲的心。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暂时掩盖了法国的社会矛盾,但又带来了更为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
作为法国总理,菲利普对于法国近年来的经济社会问题加剧无疑是脱不了干系的。菲利普和前卫生部长布赞等政府官员,被法国舆论指责为在疫情暴发初期不够重视,以致法国的口罩、呼吸机等医疗资源储备严重不足,法国疫情迅速蔓延,造成20余万人感染病毒,3万多人死亡,如果菲利普总理继续留任,则难免会面临被追责的可能。
另外,法国舆论近年来强烈呼吁政府应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突出社会福利改善和绿色生态发展,这让曾任职法国核能巨头阿海珐集团公共事务部总监,又在解决法国经济社会问题上有自己主张的菲利普继续担任总理不大合适。
马克龙组建新政府的三大意图
马克龙此次组建法国新政府突出了三大意图:
一是在31名新政府成员中力求继续保持法国政坛左右翼势力的相对平衡,如他继续留用来自右翼党派的经济和财政部长勒梅尔及内政部长达尔马宁,同时让来自左翼政党的外交部长让-伊夫·勒德里昂和国防部长弗洛朗丝·帕利继续任职,这一安排被认为有利于马克龙接下来争取连任;
二是重用能落实其社会改革部署计划的能人,这些改革尤其是法国的养老金等改革已经触动了法国社会的敏感神经,马克龙既希望继续推进改革,又盼望能较妥善地协调各政党和各阶层的关系,以避免激化矛盾,再度引发“黄马甲大游行”那样的社会动乱和骚乱事件;
三是启用既有能力领导法国抗疫,又能领导法国恢复经济社会的实干家。目前法国的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而恢复经济、扩大出口和改善民生的压力更大。据估计今年法国经济将因疫情危机带来的各种负面因素而萎缩9.3%,这对马克龙总统来说是一大考验。
现年55岁的新总理卡斯泰都认为是马克龙感到各方面都比较理想的总理人选。卡斯泰与马克龙一样,也曾就读于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和国家行政学院,两人在政治抱负和理念上有更多的相似和近似之处。卡斯泰从政经验丰富,曾在多届政府内任职。特别是今年4月,卡斯泰受命负责法国在新冠肺炎疫情缓和后的解禁政策,被称为“解封先生”,这在法国可是一项极其棘手事,但卡斯泰较好地领导了此项工作,也因此获得了马克龙总统的欣赏和重用。
卡斯泰的一大长处是善于同各方面的人打交道,注重通过对话解决难题。人们注意到,他在马克龙公布新内阁名单后的当天晚上,就召集法国议会多数派议员齐聚总理府,以显示总理注重团结的决心和善于听取不同党派意见的品德,这与他的前任菲利普在这方面“不够果断的暧昧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此刻的马克龙,非常希望有人为他协调各种复杂关系。
最近几周来,由于马克龙党派的一些议员倒戈,让执政党失去了绝对多数。同时,议会中的多数党派议员,也曾经常抱怨菲利普总理的不作为不果敢,让他们陷入被动。卡斯泰还善于做法国基层工作,他在上任后即代表马克龙总统去专门看望了长期来坚守艰巨岗位的法国警察,让警察们颇为感动,也因此可以预料他们在今后对付街头抗议示威活动时会更加勇敢。
卡斯泰自称“乡镇市长”
卡斯泰还比较熟悉法国的医疗系统尤其是医院系统,而医疗系统改革正是马克龙今后两年任期内的一个重要社会民生工程。卡斯泰被认为是一个“集技术与政治于一身”的官僚,同时也有地方执政的经验。他在今年的市政选举中第一轮投票就获得了超过75%的选票,成功连任东比利牛斯山省的普拉德市长。卡斯泰自称是一个“乡镇市长”。有分析认为,凭这个身份,卡斯泰在他的总理任期内或许还可承担缓和爱丽舍宫和地方民选代表关系的重任,同时也会回应权力下放地方的呼声。
法国民调机构“哈里斯互动”的负责人让-达尼埃尔-雷威表示,新总理卡斯泰的公众形象和总统马克龙时常给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觉是不同的。卡斯泰看上去像是一位平易近人、脚踏实地的新总理。法国需要这样的总理。
7月15日,卡斯泰在上任后的第12天向法国议会提交了他上任后的第一份施政报告,显然这份报告有马克龙总统对未来执政理念的重要印记。卡斯泰在投票前强调,“我的最大希望是获得信任。求同存异、团结一致将是最大的挑战。支持主权经济、帮助企业少裁员或不裁员、增进就业机会、提升国企效益、搞好生态转型、维护社会福利,将是下一阶段工作重点”。
卡斯泰表示,在余下1年半的任期中,法国政府将把增加就业和促进绿色生态增长作为重中之重。卡斯泰的首份施政报告获得了345票赞成,虽也有177票反对和43票弃权,但应该说已属高票通过。
卡斯泰表示,“众多的信任票要求我们立即投入工作”,法国的工业依赖程度已经到了不合情理的地步,为此法国政府将投入至少400亿欧元。政府在法国城市规划中也准备投入至少200亿欧元的资金,并为保证房屋达到最低能源消费水平的翻修工程投入200亿欧元的资金。另外,政府将把大力发展自行车等清洁交通工具作为法国生态转型的一个重点项目。
法国坐而论道太多
目前看来,卡斯泰既有明确的执政思路和工作优先清单,又得到马克龙总统的鼎力支持,他在今后的一年半里也许能够大展一番宏图,但要解决法国的经济社会问题,重建法国,则决非易事。
二战以来,法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曾提出和尝试过多种模式,戴高乐的中左翼政府在重建国家的同时实行了“三元论”的经济政策,国家控制了交通、能源、通信等一些重点行业,并成立了一个规划机构来规范经济活动。戴高乐试图在法国建设福利国家,并建立了社会保障和工程委员会等关键机构,但事后证明这条路走得并不成功。之后的多位法国总统,也各自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思路和模式,但法国还是法国,基本的经济社会形态并没有改变,且前几任总统都在民意的不满中下台。马克龙要想改变法国,卡斯泰协助他推出法国新政,能否如愿,人们只能拭目以待。
本世纪以来,特别是最近10年来,法国经济一直徘徊不前,法国的人口在最近5年里也仅增加了30多万。法国的传统优势工业在凋敝,创新活力不够。作为世界第5大经济体,目前法国约占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约五分之一,服务业是该国经济的主要贡献者,7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自服务业。在制造业方面,法国是汽车、航空航天和铁路行业以及化妆品和奢侈品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之一。此外,法国拥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是欧洲每千名工人中理科毕业生人数最高的国家。
从客观条件看,法国有优势,但法国的优势在全球日益加剧的竞争中往往不够凸显。法国是一个思想高度活跃的国家,也是各种思想交锋最激烈的国家之一,但过多的坐而论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法国的务实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