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政府伦理建设优势 增强实现“双胜利”保障

在疫情防控的大考中,江苏居民对政府官员职业道德和政府伦理的评价总体高于全国水平,居民对地方政府的信任感增强。

王珏 王硕道德发展智库

2020-03-18来源:江苏省智库网

本文2020年3月18日刊发于《江苏省智库网》,作者为道德发展智库研究员、东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王珏、道德发展智库研究员王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共战疫情、共克时艰。为深入了解居民对政府及其官员在疫情期间的行政伦理及职业道德状况,道德发展智库开展了在线调查,共收集来自全国的有效问卷10899份。其中,江苏省内有效问卷3297份。本文基于数据的地域比较,从灾疫中官员的道德表现、灾疫中的行政伦理、灾疫中政府的伦理形象三个维度对江苏省地方政府的政府伦理和官员职业道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在疫情防控的大考中,江苏居民对政府官员职业道德和政府伦理的评价总体高于全国水平,居民对地方政府的信任感增强。

一、抗击疫情过程中江苏政府伦理建设总体情况:评估值高于全国水平,但内部呈现参差不齐的状况

从1月下旬启动到现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江苏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有力有序地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江苏省政府伦理状况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1.江苏省居民对地方政府官员在“抗疫”过程中职业道德满意度位列全国之首,但存在值得关注的两个现象

数据显示,江苏居民对地方政府官员职业道德的满意度为3.83(5分制),高于全国居民对地方政府官员职业道德的评估为3.72数值的满意度。这是江苏省各级官员在疫情防控中努力工作的结果,但有两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第一,同一职业序列不同层级的职业道德满意度呈现梯度上升现象。具体来说,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与县(区)、乡镇和农村(社区)的居民对当地政府官员的道德表现的满意度呈现梯度上升的现象(所获满意度分别为3.69、3.80、3.92、4.08、4.07);第二,在这次测评的十类职业所获职业道德满意度的比较中,居民对医护人员、警察、环卫工人、专家、社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满意度较高,而对当地政府官员道德满意度最低。

2.江苏居民对地方政府的行政伦理满意度普遍高于全国水平,但行政服务和资源配置的伦理取向需进一步加强

江苏省居民对地方政府的行政伦理满意度的各项数值普遍高于全国水平。其中,设立定点救治医院这项伦理举措中的满意度分值江苏获4.32,全国为4.18,与全国差值+0.14;在及时通报疫情信息这项伦理举措中的满意度分值江苏获4.32,全国为4.18,与全国差值+0.14;在防疫知识的宣传普及这项伦理举措中的满意度分值江苏获4.30,全国为4.17,与全国差值+0.13;在加强外来人员检查这项伦理举措中的满意度分值江苏获4.37,全国为4.27,与全国差值+0.10;在对公众心态情绪的引导这项伦理举措中的满意度分值江苏获3.76,全国为3.66,与全国差值+0.1;在对各种谣言的应对这项伦理举措中的满意度分值江苏获3.89,全国为3.80,与全国差值+0.09;在公共场所的消毒防疫这项伦理举措中的满意度分值江苏获3.99,全国为3.91,与全国差值+0.08;在加强社区环境卫生这项伦理举措中的满意度分值江苏获3.98,全国为3.91,与全国差值+0.07;在保障生活物资供应这项伦理举措中的满意度分值江苏获3.92,全国为3.87,与全国差值+0.05;在供给、调配医疗预防物资这项伦理举措中的满意度分值江苏获3.19,全国为3.18,与全国差值+0.01。

3.江苏省各级政府通过“抗疫”行动树立了较好的伦理形象,江苏大部分居民对地方政府的信任感增强

数据显示,江苏省各级政府通过“抗疫”行动树立了较好的伦理形象,大部分居民对地方政府的信任感增强。其中,50.3%的居民对省政府的信任感增强;45.24%的居民对南京市政府的信任感增强;47.65%的居民对所在地级市政府的信任感增强;53.35%的居民对所在县级市或县政府的信任感增强;63.1%的居民对所在乡政府的信任感增强。总体而言,江苏大部分居民对地方政府的信任感增强,但乡镇及农村居民对地方政府的信任感增幅较大,省会城市居民对地方政府的信任感增幅较小。

二、江苏进一步加强政府伦理建设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既考验各级领导干部能否真正做到守初心、担使命,也考验各级领导干部处理重大危机的能力和水平。”“战疫”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主体是政府,政府及其官员的一举一动都关乎“战疫”态势的走向,也关乎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议江苏在未来伦理建设中,特别是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将政府伦理明确纳入建设方案中,具体从官员职业道德、行政伦理能力、政府伦理机制三个方面加强建设,进一步提升政府的伦理公信力。

1.强化官员职业道德建设,打造“道德风尚高地”建设的排头兵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视察,要求“江苏要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殷切希望江苏努力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建设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江苏省委省政府“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建设“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和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目标。2015年底,江苏省文明委出台《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行动方案(2016-2020年)》,确立“七大行动”方案,提出经过五年的探索实践,努力把江苏建设成为有温度的人文之地、有显示度的文明之地、有感受度的向上向善精神家园。这次“战疫”中外界所称的“苏大强”“十三太保”某种程度呈现了江苏的文化精神和道德力量。

江苏省政府伦理建设在这次大考中已获较高的评价,“七大行动”方案中公民道德培育行动、社会诚信建设行动、志愿服务普及行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行动、文明创建提升行动、网络文明建设行动和政策法规保障行动已全面展开并取得较好效果。为巩固实践成果进一步推进“道德风尚高地”建设,建议江苏将政府官员职业道德建设纳入下一轮“道德风尚建设高地行动方案”之中,成为“十四五”建设纲要的内容之一。强化政府官员职业道德建设,可以激发政府官员的积极主动性,可以更好地带动伦理建设,促进道德发展,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呼唤落实到“道德风尚高地”建设排头兵的职业群体。

2.加强政府行政伦理建设,助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吹响了新时代更一步改革开放的号角,是中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按照“走在前列”的要求,江苏在落实四中全会精神时应基于“两个高地”的建设基础创造性落实,加强政府行政伦理能力建设,“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国之治”贡献更多江苏经验。

在本次“抗疫行动”中,江苏省政府疫情防控出台的公共政策、进行的资源配置、采取的应对措施,行政速度体现了较高的行政伦理能力。面对疫情,江苏省第一时间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实行最严格的科学防控措施。疫情防控过程中,及时公开信息、通报疫情,预建高水准的定点医院,第一时间开辟专门“绿色通道”,设立“爱心车队”和“湖北客人爱心宾馆”,给从南京中转回家的湖北旅客专用,让滞留南京的湖北同胞安心住下,以“南京温度”驱逐疫情带来的寒流。未来江苏应进一步将公共政策的伦理含量纳入地方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中的政府伦理能力。

3.树立良好的政府伦理形象,增强政府公信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流动和社会变迁的加剧,当今社会呈现出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政府治理能力提出极高的要求,对政府伦理、政府公信力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早期侧重于效率导向、控制导向、标准化主导的公共行政学不再能够满足时代需要,价值导向、责任导向、自主性主导的呼声催生了后现代公共行政学和行政伦理学的出现。20世纪70年代以来,身陷治理危机、信仰危机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启了政府伦理建设,将道德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突破口,政府有着良好的伦理形象,才能使群众从心底里信任政府、支持政府,积极地配合政府实现公共治理。

政府伦理形象的建构依赖于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官员和公务员的职业道德;二是政府组织道德(政府行政制度和行为的伦理实现程度);三是政府伦理宣传与维护机制(如“民意观察分析机制”“信息传播与伦理反馈机制”等)。江苏未来应从上述三个方面进行政府伦理形象的建构,除了进一步强化政府官员和公务员群体的职业道德、政府组织道德外,还要政府伦理宣传和维护机制。如,政府可建立“民意观察分析机制”,依靠大数据信息服务机构,对引起民众普遍关心和议论的事件进行抓取,分析民意的关键诉求,深入沟通交流,切实解决问题,切实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伦理形象。

分享到:

合作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