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2020年11月16日发表于东方网,作者为东方智库首席研究员、东大国际战略智库首席研究员
11月15日举行的第四次RCEP领导人会议上,由亚太15国推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经过八年的艰苦谈判,这个“全球最大自贸区”在众多掌声中,应运而生。
来之不易的“朋友圈”:RCEP的诞生之路
2011年,东盟十国提出RCEP的构想,并在同年东盟峰会上得以正式批准。2012年,东盟十国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的领导人,共同发布《启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的联合声明》,这一覆盖16个国家的自贸区协定谈判正式启动。
2013年5月,第一轮RCEP谈判在文莱举行。至2019年11月,在经过30多轮谈判之后,RCEP第三次领导人会议联合声明宣布,15个成员国结束全部20个章节的文本谈判以及实质上所有的市场准入问题谈判,在完成协定所涉其余工作和程序后,在2020年的东盟系列年会期间签署。
印度因出于自身利益和条件考虑,在RCEP谈判即将完成之际提出暂不加入RCEP,但RCEP其余15国都表示欢迎印度在认为时机和条件合适、成熟时加入RCEP大家庭,从而体现了该协定由东盟倡议、成员国协商一致的民主原则,也尊重了相关国家的意愿和决策。新德里的一些声音虽然对印度此次未能加入RCEP多少有些失望,印度斯坦时报的评论认为,RCEP协议“足够宽松”,没有强制性要求。
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胜利:RCEP的共赢之处
在RCEP协定签署前后,15国领导人纷纷对协定给予高度评价,表示充满期待。中国总理李克强11月15日上午出席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视频会议时表示,今天15国领导人共同见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作为世界上参与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这不仅仅是东亚区域合作极具标志性意义的成果,更是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胜利,必将为促进地区的发展繁荣增添新动能,为世界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贡献新力量。
新加坡、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领导人都认为,在新冠疫情大流行背景下,RCEP的签署有助于各国经济恢复和多边主义回归。各国都希望趁热打铁,尽快促成RCEP在各成员国的正式批准,为协定各国开展自由贸易创造条件,提供便利,为本国经济克服疫情危机提供新动力,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提供新机遇,做出新贡献。
RCEP的签署,不仅意义重大,而且涉及广泛。印度斯坦时报称,该协议“与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欧盟不同,它不制定统一的劳工和环境标准,也不承诺各国开放服务及其经济的其他脆弱领域”,而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一个15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并充分考虑到了RCEP成员不同的经济贸易发展情况,谋求的是互利共赢和全体签约国的普遍受惠。15个成员国一直都积极推进RCEP协议的签署和落实,表明该协议是广受各国欢迎和支持的,大家都从中看到了巨大的机遇和拓展空间。新加坡贸工部长陈振声指出,这项协定“具有里程碑意义”,协定还彰显了地区各国齐心缓解疫情经济冲击的承诺。
大势所趋,势不可挡:RCEP的象征意义
RCEP的签署,至少有三大象征意义:
一是象征着东盟内部一体化和区域合作取得了新突破。
创立于1967年的东盟,其宗旨和目标就是本着平等与合作精神,共同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为建立一个繁荣、和平的东南亚国家共同体奠定基础,以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东盟无论作为整体还是目前的内部十国,在经济发展和一体化合作方面都跨出了重要步伐,取得了骄人成绩。东盟2015年年底宣布建成东盟共同体,并通过了《东盟2025:携手前行》愿景文件。之后,东盟又提出了新的发展规划和愿景计划。
在贸易方面,东盟早在1992年就提出建立自由贸易区,力争通过推进贸易自由化提高合作水平和加强经济一体化建设,增强东盟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些年来,东盟与周边国家分别签署了自贸协定,收获了互利共赢。此次与东盟之外的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签署RCEP,实际等于东盟与周边国家整体提升了自贸合作水平,这对双方和各方都是相当有利的。
二是象征着全球的区域经济贸易合作取得了新突破。
经济全球化以来,世界各国大多因势而动,顺势推进,在国际经贸尤其是在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上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共同做大世界经济贸易蛋糕的同时,收获自己的一份。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国与国之间,地区各国之间和跨地区国家之间的自贸协定不断推进,尽管一些国家在对此不无国际和地缘政治竞争的因素考虑,但自贸协定本身带来的还是利大于弊。
但随着美国心态改变,特别是奉行极端利己主义和民粹主义的特朗普执政以来,一盘全球经贸合作的好棋,随着美国四处挥舞关税大棒和不断退约,遭到了严重破坏。华盛顿当局热衷的不是区域合作,而是双边谈判施压,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甚至企图巧取豪夺。
最初由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发起,美国曾一度另有所图而积极推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在2017年1月23日特朗普宣示就职后的第三天,就被其一道行政命令而变为宣布美国退出TPP。同年11月11日,TPP改组为“全面与先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2018年1月23日,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文莱、墨西哥、智利及秘鲁11个国家的代表在智利开会,决定另起炉灶。同年3月8日,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在圣地亚哥签署了CPTPP协议。
但在美国的打压、抵制和破坏下,无论是跨太平洋还是跨大西洋经贸合作,都遇到了顶头风,一些地区和跨地区经贸合作协议被迫停摆。但逆流终究挡不住,RCEP协议的谈判虽也遭遇了很多艰难和波折,但最终还是签成了。这一协议的签署,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实质内容上,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三是象征着国际进步与合作的力量势不可挡。
当前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国际社会正在经历多边和单边、开放和封闭、合作和对抗的重大考验。美国一些极端势力和鹰派政要在国际上四处煽风点火,恶毒污蔑攻击中国,凡有中国出现和参加的地方,就挑拨离间,竭力破坏捣乱,经贸科技上更是如此。
RCEP的签署也不是一帆风顺。据报道,11月13日RCEP协议即将签署之际,美国负责日韩事务的副国务卿马尔科·克纳佩还在向日本和韩国喊话,煽动他们“不要顾虑经贸关系”,要“勇于批评中国”。克纳佩当天在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于韩国首尔举办的在线活动中称,“虽然日韩与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贸易关系,但看到中国的‘不良行为’时,我们都应该站出来‘大声反对’。”路透社指出,克纳佩这番表态“异常地直接、不加掩饰”,而时间恰好选在RCEP即将签署的时间点上。无论华盛顿怎样心有不甘,包括中国在内的15国基于自身利益和国际、地区合作大局,坚定做出自己的抉择,签署了RCEP。
RCEP是迄今全球最大的自贸协定,15国有20多亿人口,经济总量约27万亿美元,包括了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GDP和贸易额都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如果今后印度加入,RCEP的体量和涵盖面与人口占比就更大了。除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外,RCEP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发展潜力巨大,经贸和市场潜力更大,这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都是极大的利好。
英国BBC报道称,“中国及亚太国家打造超级经济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赞扬RCEP是“重要的成就”,显示各方有决心“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可以预料,RCEP签署后,要把协议变为实际行动,无疑还有很多后续工作要做,但大目标、大方向和大前提都已经确定,无论怎样都会积极推进。东盟和中国对RCEP的签署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后也必定会继续扮演这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