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2021年9月27日发表于东方网,作者为东方智库首席研究员、东大国际战略智库首席研究员
当地时间9月26日,德国举行第20届联邦议会的选举。德国主要政党及其推举的总理候选人直到投票前最后一刻,都在为竞选获胜而大造声势,甚至连本来比较超脱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在最后阶段亲自出马,力推自己属意的接班人——联盟党总理候选人拉舍特。默克尔强调选民是否投票选举拉舍特为联邦德国下任总理,“这关乎你的未来,你孩子的未来,你父母的未来”。
德国大选的“两票制”
德国联邦议会每隔4年举行一次选举,全国8300多万人口中大约6040万公民拥有投票权。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在投票前呼吁每个选民都去投票。选举实行两票制:一票选人,一票选政党;这对所有参选的政党和总理竞选人来说,都很有些难度和复杂性。投票分为现场投票和邮寄投票两种方式,现场投票当天结束。据德国媒体报道,事先已经邮寄投票的选民超过40%。虽然各大政党直到最后关头仍在角逐,选民们实际都已有自己明确属意的投票对象,就等最终的计票结果揭晓。
由于德国选举制度的复杂性加之本次邮寄投票量大幅增加,计票需要一些时间;但因德国政治制度和选举都比较规范,加之默克尔至今牢牢掌控着德国大局,德国不可能出现去年美国大选那样的乱局。默克尔在新政府成立前,仍将作为德国的看守总理继续执政。
大选有悬念也无悬念
此次德国联邦议会选举有悬念也没有悬念。在结果揭晓前,悬念主要有三个:一是哪个政党的得票率最高?二是今后德国将组成什么样的执政联盟?三是谁将接替默克尔出任联邦德国的下任总理?
没有悬念主要体现在:按照德国的选举规则,只有在大选中获半数以上议席的政党和政党联盟才能组阁。历史上通常没有一个政党获半数以上多数议席而单独组阁,而是往往在大选结果公布后,由获得进入联邦议会资格的政党进行联合组阁谈判,确定新政府的组成及施政纲领、新总理及主要内阁成员人选等问题。此次大选结果大概率仍是如此。
据临近大选的民调数据显示,德国六大主要政党中社民党(SPD)支持率约25%,由基民盟和基社盟这两个姊妹党派组成的联盟党(Union)支持率约22%,此后依次是绿党(Grüne)16%,自民党(FDP)和选择党(AfD)均11%,左翼党(Die Linke)约6%。六大主要政党中的选择党以极端民粹主义和极右翼为政治色彩,其余五党均明确表示不会与之联合组阁。
谁将出任德国下届总理
谁能出任德国下任总理,关键在于下届德国政府如何组成。理论上,在大选中得票最多的政党拥有组阁优先权、主动权并可推举总理,但德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得票第一的政党联合组阁失败而获票第二多的政党组阁成功的先例。目前位于德国第四大党地位、以亲商立场著称的自民党(FDP),被认为是德国联合组阁的“造王者”,其得票率和议席虽不多,但在关键时刻却能成为其他政党联合组阁必须拉拢的关键因素,此次大选后不排除再次发生这样的情况。
作为欧洲的主要大国和头号经济强国,德国大选历来备受关注,而此次大选具有更加深刻复杂的国内外因素背景,因而更加引起德国选民乃至欧洲和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此次德国大选的真正意义不在于最终是哪个政党与其他政党联合组阁,也不在于究竟谁将出任德国下任总理,而在于德国未来的国内政治走向、经济社会走向和外交政策走向。
此次大选的三个不同寻常
首先,此次大选是德国本世纪以来真正意义上的“改朝换代”。德国传统上由男性政治家当家,但2000年4月默克尔破天荒地当选为德国基民盟主席,并在2005年11月成功当选联盟党和社民党大联合政府的总理,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此后又在多次大选中赢得连任。可以说,过去的16年里,德国一直生活在默克尔的政治光环下。但由于默克尔所属的基督教民主党(CDU)在2018年10月的德国地方选举遭到挫败,不久后默克尔就宣布其第四任总理任期将是她的“最后一任”。这是德国1949年后首次出现现任总理不角逐连任的局面,也使此次大选有了特殊意味。默克尔在位的时间与德国史上任期最长的总理科尔(掌权5869天,约16年)不相上下。默克尔的执政不仅是成功的、稳定的,而且是大放异彩的,尽管不无批评舆论,但德国乃至欧洲和国际舆论大多赞赏默克尔,很多德国人称默克尔为“德国的母亲”,表示他们无法想象默克尔不当总理后德国将会是什么的国家。
其次,默克尔的理想接班人很难找。默克尔已成为德国的“榜样总理”和德国稳定昌盛的“代名词”,任何其他人担任德国总理都难以超越默克尔。从年龄上看,刚过67周岁的默克尔竞选连任是不成问题的。默克尔宣布不再竞选德国总理,自有其个人综合考量和难言之隐。默克尔也早已在物色和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以便能继承其内政外交遗产。
但这个接班人很难找,曾经找到的接班人又未能压得住阵脚。默克尔曾精心培养并力推比自己年轻8岁的基民盟秘书长卡伦鲍尔担任基民盟主席。卡伦鲍尔在2018年12月的党内角逐中当选为基民盟新任主席,2019年7月接替当选欧盟委员会主席的冯德莱恩,出任德国国防部长。但由于党内斗争加剧,基民盟在地方选举中失利,2020年2月有“小默克尔”之称的卡伦鲍尔被迫宣布放弃参选德国总理并辞去基民盟主席;今年1月经第二轮党内选举,拉舍特当选为德国基民盟领导人,并于4月被联盟党宣布为2021年德国联邦议院选举的总理候选人。拉舍特在政治立场上与默克尔保持一致,政治经验丰富,但他被认为过于持重保守,缺少鲜明个性特色,不仅德国选民对他不太认可,而且党内也有很多微词。但对默克尔来说,拉舍特是联盟党和其接班人的不二人选。
默克尔曾与选战活动保持过一定距离,但在拉舍特支持率不高、自己党派支持率低迷的严峻情势下,默克尔不得不亲自出马为拉舍特助阵,甚至到拉舍特的家乡为其拉票。默克尔在9月24日的竞选活动讲话中表示:“为了让德国保持稳定,拉舍特必须成为总理,基民盟和基社盟必须成为最强大的政党力量”。尽管如此,拉舍特在投票前的各种民调数据均不敌社民党总理竞选人肖尔茨。
社民党是默克尔执政联盟党,肖尔茨也是现任德国副总理、财政部长和社民党主席,曾担任过德国劳工部长和汉堡市长,政治经验相当丰富。对于默克尔来说,肖尔茨毕竟属于另一政党推举的总理候选人,其执政后不可能继承自己的内政外交路线和遗产,更难以成为另一个成功的“默克尔”,这既是默克尔所担心的,也是很多德国选民所忧虑的。德国不再有默克尔属意的接班人和默克尔式的总理,则无疑意味着今后的德国不大可能再是如今的德国。默克尔执政16年,大大提升了德国在欧洲和国际上的声望,增强了德国的实力,化解了德国和欧洲、欧盟的一次次危机。
第三,德国正处在政治社会变革的关键时刻。虽然在默克尔的领导下,基民盟和联盟党的执政一直比较稳固,但从联邦选举特别是地方选举的近况看,基民盟和联盟党的政治社会影响力都在下降,在联邦议会和地方议会的席位都在减少。德国社民党历史悠久,一度势力强大,但随着德国政治社会的变革其颓势明显;肖尔茨作为社民党推举的总理候选人,大大提升了社民党的形象。此次参选德国联邦议会的政党团体共47个,经多轮竞争,仅有6个政党有望进入议会,而肖尔茨属于六大政党总理候选人中的竞选领跑者。如果最终投票结果表明肖尔茨及其政党得票领先,则意味着默克尔所属的基民盟和执政联盟的核心联盟党势力进一步衰落。
德国表面上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强劲,在欧洲首屈一指,但政坛实际暗流涌动,社情民意日益分化,几大主要党派的力量在不断博弈和消长,选民支持度或高或低。联盟党以黑色为代表,属于中右派;社民党属于中左派;绿党主张绿色,经济社会和外交政策较激进;自民党属于中间派或中右派,以黄色为代表;选择党属于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左翼党的左派立场鲜明。选择党在德国反移民浪潮的大背景下一度势力膨胀,在多个地方议会中登堂入室,但从近年来的民调和竞选看,选择党已在走下坡路。
竞选辩论国内以题为主
此次德国大选主要辩论集中在国内议题,包括气候变化、新冠疫情、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和民生问题。涉及欧盟、北约以及德国其他外交政策的问题并不突出,但因外交战略议题缺位而饱受各方诟病,最后一场辩论突出了外交政策问题。德国主流政党赞成欧洲的联合和一体化,主张继续支持北约,主张从德国的利益出发务实推进德国外交,但绿党等政党的主张和口号不无极端和激进色彩。绿党候选人贝尔博克在电视辩论中抨击默克尔领衔的联邦政府对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太软弱”,但其他政党并不赞同。肖尔茨在最后的电视辩论中并没有直接谈及中国议题,只是强调德国在外交战略方面“需要一个强大、自主的欧洲”。
英国脱欧后,德国作为欧洲主发动机的作用更为重要,默克尔被认为是推进并维持欧洲一体化和欧盟团结的主导力量;但德国人比较务实,从竞选辩论和民调看,德国人大多注重的是最大程度维护德国的本国利益和国际关系的平衡。鉴于德国政治社会的变革倾向明显,此次德国大选的结果被认为既是德国内政、经济、社会变革的晴雨表,也是今后德国外交政策的重大风向标。缺少了默克尔这棵大树,德国在欧洲和全球深度变革的风雨中将会出现飘摇。
从竞选大战看,肖尔茨主张提高德国最低工资水平、向富人增加征税、提高社会福利救济以及投资可再生能源;拉舍特以阻止德国政治“向左转”的口号来为自己挣得组建政府的实力;自由党竞选人立足于拉拢德国工商界;绿党和保守派的政见不同,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大做文章,虽然目前绿党的支持率与2017年大选结果相比将近翻了一倍,但由于选情反映出不少选民对其主张有保留,其选战初期直逼榜首的咄咄逼人之势也在节节败退。
大选结果的几种可能
从选情看,德国新一届联邦议会议员将进一步扩大,有可能从目前的709名扩大到近900名,成为西方国家中最大的联邦议会,任何一个政党都无法获得明显的领先优势,将使德国议会的政治倾向更加庞杂。肖尔茨与拉舍特的得票率有可能比较接近,肖尔茨出任下届德国总理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德国下届政府由绿党竞选人担任总理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但绿党总理竞选人贝尔博克和自民党总理竞选人都有可能出任下届政府的部长;绿党表现出来的态度更倾向于同社民党联合执政,目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呼声有利于绿党。
对于德国新一届议会、政府、总理和德国未来的内政外交走向,人们都在拭目以待。